今年并網的大型系統為IHS Markit的2021年全球12GW并網容量預測做出了貢獻,如加州的100MW/400MWh Saticoy獨立電池項目
研究公司IHS Markit表示,2021年標志著全球儲能行業持續快速增長的開始,今年的裝機總量預計將超過12GW。
這比公司的2月份預測高出了2GW,比2020年的市場規模高出了7GW。三年內,即2024年,這一數字將超過20GW,至2030年將超過30GW。這與彭博新能源財經做出的、至2030年每年34.2GW的市場規模預測基本一致。
最近,儲能技術供應商Fluence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1表格。值得關注的是,在表格中,Fluence公司引用了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Fluence指出,公司以及其他大多數對儲能領域的預測都低估了市場規模和機遇。
Fluence在S-1表格中"我們的行業和市場機遇 "部分寫道,這是因為預測 "通常只考慮與實體儲能資產相關的支出,而不考慮相關的服務和數字支出。"
供應限制是真實存在的,但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8個月
盡管電池供應鏈收緊,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電動汽車行業對鋰離子電池需求的增長,預計安裝量仍會增加。在我們最近舉辦的關于電池成本的網絡研討會上,麥肯錫電池專家Nicolo Campagnol討論了這個問題。盡管固定式儲能的定制電池生產已經啟動,但和電動汽車領域一樣,這種電池也在電池儲能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除了能量密度更高的鎳錳鈷電池外,電動車制造商也越來越多的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生產成本更低、續航里程更短的汽車。此前的情況并非如此。由于磷酸鐵鋰電池受到一些固定儲能公司及其客戶的青睞,這加劇了供應限制問題。
與電動汽車相比,電池儲能的需求較低,這會造成短缺風險,因為制造商會優先考慮更大的、而且往往是期限更長的汽車客戶訂單,而不會優先考慮儲能系統集成商。
越來越多的限制可能會導致項目啟動延遲和供應短缺。然而,IHS Markit表示,系統集成供應商的多樣化以及電動汽車行業采購計劃的確定意味著干擾因素會在一年半內得到緩解。
IHS Markit清潔能源技術高級分析師George Hilton表示,"與供應緊張有關的延誤尚未導致這一行業的前景明顯走低"。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不斷擴大,IHS Markit "仍然預計[電池儲能]項目將強勁增長"。
政策將是電池儲能增長的一大驅動力,中國最近宣布了2025年30GW的儲能目標。今年,全球國家層面的類似承諾共計已達87GW,中國的目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些目標為行業設定了IHS Markit所描述的、日益激進的發展軌跡,需要開發新的市場并實施監管改革以實現這一軌跡。
George Hilton 表示,"作為刺激綠色增長的一種方式,人們越發關注能源轉型,這讓全球各國政府宣布了大量的、雄心勃勃的儲能目標。這大大鞏固了這一行業的前景。至2030年,這一行業會啟動強勁增長期,行業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IHS Markit預測稱,至2025年,中國的目標可以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儲能市場,中國裝機容量增速 "明顯高于"任何其他地區;美國和歐洲的裝機容量預計至2030年將分別增長四倍和三倍,但中國2030年或比2020年高出14倍。
競爭對手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 Power & Renewables4月份發表的分析報告預測稱,美洲地區2025年的儲能裝機將超過亞太地區,至2030年占全球所有容量的一半以上。然而,這一預測是在中國的目標(包括非抽水蓄能技術)宣布之前做出的。